祥和之气
人脑有个「左颞顶叶」区,主掌人们的正面情绪。此区愈活跃,就愈能感受祥和,有人称它为「快乐中心」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员戴维森,对修行多年的佛教徒做研究,发现他们拥有祥和宁静之气,就是这个「快乐中心」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。其实,不仅是修行人,大多数的人也都渴望内心拥有一片祥和,这个人人本具,不假外求的「快乐中心」,怎样才能发挥功用呢?在此提供四种方法:
第一、孝亲感恩是祥和之道:一个人能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,必能招致祥和。佛经将孝敬父母师长称为「敬田」,与佛法僧三宝列为同等地位。能时时刻刻响应他人的善意与温情的人,心中自然充满柔和与善意,又何愁不能感应祥和之气?
第二、勤劳慈悲是祥和之道:经典中说,有两种田是我们要勤于耕种的。一是敬田,二是悯恤孤苦贫穷之人的「悲田」。佛陀告诉弟子:勤于照顾穷苦贫病的人,功德与供养佛陀一样。因此,律己勤恳精进,待人慈心悲悯,能够招来祥和的磁场。
第三、宽恕敦厚是祥和之道:明朝儒者王锡爵说:「忠恕为存心之本」。在佛教讲,恕则是一种放下,当我们拒绝宽恕他人的错误,其实受到最大折磨的正是自己。你看,蛤蚌能包容跑进身体的砂粒,才有璀璨晶莹的珍珠;假如我们也能以宽大的胸襟来包容异己,必定自己内心会先感受到温柔敦厚的祥和之气。
第四、礼让谦逊是祥和之道:有些人时常习惯「意气之争」或「据理力争」,殊不知,你赢了理,却输了人情。一个人如果老是想为自己争一口气,不让半步,不肯吃一点亏,必然无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。所以我们要想招感祥和,为人处事就要:多说好话、多一些礼貌、多一些谦虚、多一些让步。
祥和是一种美德,祥和是自尊尊他;祥和能带来欢喜,祥和能带来快乐。以上提供这四点意见,给想拥有宁静之气的人参考。
第一、孝亲感恩是祥和之道,
第二、勤劳慈悲是祥和之道,
第三、宽恕敦厚是祥和之道,
第四、礼让谦逊是祥和之道。
还有一个就是心平气和,如果能做到这一点,那么成功之路就有很大保障。因为,成功80%的因素来自于人际交往,心平气和的和人交流会有益亲和力。古人也说过,心平气和千祥云集。
戒色语录: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一件许多人都办不到的事情,-认清自己?
想问一个说来简单,却很难做到的问题,那就是要如何认清自己?答:在我指导修行时,「认清自己」的层次分为自我肯定、自我成长和自我消融三个层次。自我肯定是先肯定自己的缺点,再肯定自己的长处。一般人对自己的缺点,大都采取隐瞒、掩盖或不愿检讨和承认。
-
戒邪淫、劝人行善、得福报!我戒邪淫一个月得到的福报跟大家分享
首先自我介绍一下,我叫阿鹏我18岁邪淫很多年了,现在这篇是写我戒邪淫一个月来,经常放生、布施所得福报。想知道我以前有多惨!我在上一篇在大悲拔苦戒邪淫中写了!想看的可以去或者联系我。我从小就好色,邪淫!我12岁开始邪淫!别人劝我我屡戒屡破!但
-
值得你品味一生的智慧话语
1.有人在说某人坏话时,你只微笑。2.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。3.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“我们”开头。4.话多必失,人多的场合少说话。5.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。6.尊敬不喜欢你的人。7.气质是关键,不要从众,合适就好!【从心计学看7个笑容】
-
希望大家少上网:戒色真功夫在坛外。
有人说网络是把双刃剑。但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朋友都没拿好这把剑。双手握的不是剑柄,而是剑尖。好处还没享受到,就已经被它给刺伤了。依我们所看到的情况,真正能利用网络便利条件来学习的,好像还没见到过几个。多数学生上网所做的事就那几样:看电影,玩游戏
-
积累福报就这么简单!
不是做几件好事,去寺庙捐点钱,这样才是功德,关键是看这颗心,这颗心怀着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,那么,我们举心动念都可以做功德。这个功德做足了,我们去那里都行,都够了。开计程车的,该如何做功德?应如是发愿:“我的车就是道场,让所有乘过我车的人
-
天地有正气,修心祛邪气
天地之间有正气.现代物理学揭示,物质由旋转的粒子组成,粒子有着不同的振动频率。相对论告诉我们“能量”是物质的本质。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,所有物质都是能量。我们每天产生的思想,想法念头也是一种能量,同样具有振动频率。古代圣人说善养天地正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