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公室简易锻炼方法
一、放松运动
1.头俯仰
头用力向胸部低垂,然后向后仰伸,停止片刻,以颈部感到有点发酸为度。如果两手交叉抱在头后用力向前拉,而头颈用力向后仰,则效果更好。
2.头侧屈
头用力向一侧屈,感到有些酸痛时,停止片刻,然后再向另一侧屈,同样停止片刻。
3.头绕环
头部先沿前、右、后、左,再沿前、左、后、右用力而缓慢地旋转绕环。练习中常可听
到颈椎部发出响声。这个动作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。
4.肩耸动
肩部是连接头部的重要部位,但平时肩部活动机会不多。耸肩活动有三种:一是反复进行一肩高耸,一肩下降;二是两肩同时向上耸动;三是两肩一上一下向前后环绕颈旋转。
5.体侧转
坐着,上体缓慢地轮流向左或右侧转动。
6.腿抬伸
坐着,小腿伸直用力向前抬起,脚面绷直,停片刻,放下,再抬。如果可能,也可臀部离座,全身尽量伸展,停止片刻,还原后再伸。
7.膝夹手
两手握拳,拳眼相触夹在两膝间,然后两膝从两侧用力挤压两拳。
8.体放松
端坐座位上,全身放松,眼微闭(或望着天上的白云)屏除杂念,闹中求静,呼吸自然深长。
放松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是处于紧张状态,也习惯于保持这种紧张状态而不自觉,所以全身肌肉都比较僵硬,各内脏器官系统都比较紧张。要想使身体内外放松,最简易的方法是分段放松法,即默想头部和大脑先放松,然后颈、肩部放松,再次是胸部放松,再次是心、肺、胃等内脏放松等。这样默丰收从头一直到脚地部分一部分地放松。经验证明:练放松功可使全身神经、血管、肌肉全都得到舒松,血液循环畅通无阻,新陈代谢旺盛,既可消除疲劳,又可防治多种疾病。
二、简单体能锻炼
锻炼时身体背对椅子,双手手心相对握住椅子边缘,小臂与上臂成90度,上臂与身体成90度,两腿伸直,两脚放松,臀部不能着地。然后双臂用力向上撑起,注意手臂不要完全伸直,身体成一条直线。重复15次。
注意向上撑起时呼气,下降时吸气。
侧腹、上肢肌肉
身体侧对椅子,单手支撑,手掌方向与视线方向一致。身体成一条直线,与地面大约成45度角。保持1分钟。然后换另一侧。
也可增加难度,将另一只手臂举起,使两只手臂在一直线。如果力量小的,可以减小难度,把椅子换成办公桌。
腹部肌肉
坐在椅子中前端,双手扶在椅子两侧,让身体尽量成一条直线,双脚离地。然后将腿收拢,上身与腿尽量靠拢,收紧腹部。重复15次。
1)利用每天上下楼梯的机会,尽可能地做运动,上楼梯时脚尖先着地,长期坚持;
2)在家有空反复踮起脚尖,再放下,曲膝做效果更好;
3)利用平时坐公交车或上班坐着的时间,膝盖并拢,内侧用力贴近,踮起脚尖;
4)站着乘车时,脚尖用力,背挺直,收小腹,双脚用力站直;
5)利用任何空隙,以平均每分钟不低于120次的速度,上下摆动脚部。
戒色语录: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感觉身体严重亏空的朋友可以看看,心烦,焦虑
个人,只要是心正了之后,气就正,气正了之后,形就正。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,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,是三者合一的。哪三者?就是形、气、神。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,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、气血,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。对应到现代的科学,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
-
预防遗精(漏丹)之综合
各位看到标题能点开看内容的菩萨们,大家好。末学下面会将总结的一些预防遗精(漏丹)的综合方法列出来,主要从修心,食疗,功法,药物和养生,这五个方面展开。因为末学才疏学浅,不能独出机杼的有所创新,内容主要是总结各位前辈的一些精要。尽管如此,由于
-
人体自身的神奇补肾法,——你在外面花多少钱都学不到的
中医理论认为:“肾气足,百病除”。--人体内的左肾为阳,右肾为阴。左肾司六腑之功能,右肾辖五脏之运行。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(xu)、滋润、濡(ru)养、激发等作用。-肾中之元气,又叫元精,是生命的原动力。肾虚则生命力减弱,各种疾病
-
千年古传七大补肾秘法!
■功法一:呼吸心法◆功法动作:直立,两脚分开与肩宽,双臂上举伸直,在脑后交叉,此时小腹略向前倾,双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,所有力量、意念集中在腰椎。然后力量从腰椎发出,令两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,同时下蹲,两手最后在两膝间交叉,结束
-
少林童子功(原名炼精化气)
少林童子功(原名炼精化炁)练法[注:炁发音“气”]少林童子功(原名炼精化炁),为武林泰斗万籁声所传。少林童子功练法很简单,每天寝前,早起、午休之时,均可练习。真诀是:侧身而卧,以左右食指塞两耳孔,以不透气为度,闭目,闭口,轻合齿(图1),如